此法适用于滑脱肠管超过10cm以上的巨大滑疝。多用于左侧。
[手术步骤]
1.显露并切开疝囊 按“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”的切口及显露。分离、拉开精索后,将疝囊前壁切开线沿距肠壁1.5cm处延长至疝囊颈部,仔细分离脱出的结肠周围,但切勿损伤其血管。
2.另作腹膜切口 再将腹外斜肌腱膜尽量向上拉开,充分显露出腹内斜肌[图2-1]。
2-1 纵行剪开疝囊前壁,拉开腹外斜肌腱膜,显露腹内斜肌
然后在髂腹下神经走向上方逐层切开腹内斜肌、腹横肌和腹膜[图2-2]。
2-2 逐层切开腹内斜肌、腹横肌和腹膜
3.自腹膜切口提出疝内容物 切开腹膜后,术者一手示指自下方上推疝囊,另一手拇、示指在上方拉出滑疝内容物。双手配合操作,将滑出的内容物(部分乙状结肠)送回腹腔,并自上方切口提出[图2-3]。
2-3 推回疝内容物,再经上方切口提出
4.重建乙状结肠系膜 当滑疝被完全送回腹腔,又提出腹腔时,即可看到原来在[图2-2]中所示疝囊前壁切开时的两端方向已完全上下颠倒过来[图2-4]。切除乙状结肠系膜的多余部分,将两侧残留的游离缘用细丝线间断缝合。
2-4 完全提出疝内容物
5.还纳疝内容物 将乙状结肠送回腹腔。一般情况下,并不需要与壁层腹膜固定[图2-5]。
2-5 部分切除后缝合乙状结肠系膜
6.缝合腹膜、修复腹股沟管 用中号丝线分层缝合腹膜、腹横肌和腹内斜肌,完全闭合髂腹下神经上方的切开部分[图2-6]。
2-6 缝合上方切口
然后修复内环口的腹横筋膜,并按精索皮下移位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修复腹股沟管,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。
[术后处理]
1.保护伤口,防止尿液湿污。局部压纱袋12~24小时,并托起阴囊预防血肿。
2.防止造成腹内压增高的因素。如控制咳嗽,防止便秘等。
3.术后2~3日下床活动,1周后拆线,半月后作一般劳动,3个月后可作重体力劳动。